-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口译应变策略
口译是指用口头表达方式将原语信息转换为译语信息的一种即席翻译活动。译者的主要任务是以语言为工具,在不同的语言交流者之间起媒介作用,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将说话者的意图表达出来,帮助交际双方克服语言障碍。
口语语言是通过空气传播,转瞬即逝的,这就决定了口译活动具有: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
口译的这三大特征决定了译者不可能像笔译者那样,有足够的时间揣摩玩味原文,更无法“一名之立,旬月踟躅”。它只能在很短时间内正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并迅速地解码和编码,最后“出口成章”。为了做到这一点,译者不仅应该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外语思维能力、母语表达能力、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所谓的应变能力,指的是译者能够在不影响原语主要信息,不影响说话者主要意图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原语进行调整,适当地处理好原语中的难点,使其更符合于当时当地的情形和场合,并使交际顺利地进行。
李越然曾经指出,影响口译活动的因素有制约性因素和自由因素,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并在瞬息间彼此相互转化。译者在从事不同语言的转换时,一方面是必须再现原语,另一方面是如何再现原语。前者是制约因素,译者处于从属地位;后者是自由因素,译者处于相对的自主地位。在接受外部语言信息的时候,制约因素是权威,是信息输入,译者被动。
但语言转换一开始,从属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自主,自由因素是相对权威,被动中有相当多的主动。而口译应变能力就是这种主动性的外在表现,应变策略则用于指导这一能力的策略。
口译种类包括法庭口译、商务口译、外交口译、科技口译等等。因此,从理论上说,为了应对不同的口译场合与不同的口译任务,译者必须是一个“活的百科全书”(Walking
Encyclopedia),不仅要精通口译活动中所涉及的两种语言,而且应该对这两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译者也应该具备丰富的经济、政治、商务、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但是,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正如一句俗语“隔行如隔山”。于是,译者在口译的过程中,
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囿于口译工作的环境、时间、方式,不可能求教于他人。此时,
译者就必须借助应变策略加以变通,以取得最佳的口译效果,真正地使口译成为一种基于释义的活动(meaning- based t ranslation) 。
口译种类繁多,要想找到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策略简直不可能。本文仅就口译中可能涉及的五种应变策略进行论述。
1 “洋”为“中”用
借用译语中现成的、受众(addressee) 耳熟能详的表达法来替代原语信息。
有一位译者在陪同美国客商游玩时,恰逢清明节。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扫墓者,美国客商非常纳闷,便问译者, “Is this a special day forthe Chinese ? What’s that for ?”。或许是情急,
译者一时想不起贴切的译文,便灵机一动,说:
“It’s a t raditional Chinese‘Memorial Day’for worshiping at ancestral graves. ”
美国客商听后,恍然大悟,连声说:“I see. Isee.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忠实的翻译,因为Memorial Day 是指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原定为5 月30 日,现为5 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大多数州作为法定假日) ,而中国的清明节则是祭祀祖先(包括民族英雄,烈士等) 的传统节日。两者显然不同,但在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字眼时,或许是一种“救急”的应变策略。
同样,据说有一位译者在翻译“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使用了“Romeo and J uliet”;在翻译“诸葛亮”时,使用了“Chinese Solomon”。
当然,这种作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交际双方谈论的重心是这种语言的文化涵义,
即谈论的重心是“清明节”的来龙去脉或“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诸葛亮”的故事或由此改编而成的剧本时,那么,我们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译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再者,译者也不宜使用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歪曲原语的译法,
如翻译杜甫、韩愈等著名诗人的姓名时,就不宜根据他们的字,如杜子美和韩昌黎将其音译为“J immy Du”和“Charlie Han”。
2 言内明示
口译中要将原语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用明明白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在介绍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时,
一位IT 人士谈到:
“The current e-commerce landscape featuresa number of important guidepost s that can helpdirect the innovative1 garage dreamer down afeasible path to success. ”(斜体为笔者所加)
在这句话中,garage dreamer 对于一个不熟悉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的译者而言,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知道,电子商务亿万富翁在创业之初,往往由于手头拮据,资金不足,只能勉强在旧车库里创业,但他们对未来都充满了憧憬和幻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中许多人才脱颖而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有了这一层文化语境(cultural situation) 的知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因此,在译文“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态势有几个重要的特征:它们将为颇具创新精神的‘车库幻想家”指明一条成功之路。”加上一句, “所谓garage dreamer (车库幻想家) 指的就是那些‘从车库里发家的电子商务巨头’”。
电脑技术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也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如:
“While othe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feraccredited online courses ,Jon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s currently the only accredited2 university that exist s completely online without accompanying t raditional ‘ brick and mortar3 ’classrooms. ”
从上下文语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brick and mortar”classroomss (“砖瓦水泥型”教室) ,指的是具有物理形态的传统教室,因为它不同于网络学校所开设的“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s) 。此外,还有“bricks and mortarschools”(指传统学校) 的说法。有了这一层理解后,整句话大致可以译为:
“虽然其它大学也提供经认证的在线课程,
但是Jones 国际大学则是目前完全存在于网上、完全没有传统(“砖瓦型”) 教室的唯一一所获得认证的大学。”
3 以“图”代“言”
在口译活动中使用符号、方程式、图表、图纸、视听手段或PowerPoint 等工具来加深受众印象,或将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概念或程序表示清楚的一种应变策略。
这一应变策略尤其适用于科技口译。我们知道科技英语语言本身的难度并不大,难就难在概念的解释和专业术语的运用。译者为了能够驾轻就熟地处理好科技口译,不仅要注意积累有关术语和新词汇,而且要懂得利用辅助手段,提高口译质量。辅助手段还能让科技口译新手对许多术语都不感到陌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参加国际科技研讨会的多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译者在了解说话者所谈的内容之后,完全可以借助视听手段,使口译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我们知道,一幅图表、一个公式有时可能比千言万语、反复讲解更为直观,更具说服力。在交际过程中,形象思维的作用往往要大于抽象思维,往往更有助于理解错综复杂的概念。而今科技已相当发达,很多会场都设在多媒体会议室,译者完全可以利用它,将说话者提及的难点、重点用图表或公式直观地表示出来。即使不具备这些设施的地方,译者也可在必要时要求说话者将费解的话用简约的公式表示。
在一次风险资金筹集会中,译者就利用事先准备好的PowerPoint 将网站的运营模式加以描绘,再辅以口译,使整个运营模式清晰可辨。所以,当会议正式开始后,即使对B- to-Bto-C(即商家对商家对客户的电子商务) 一无所知的受众,也能大致猜出这一术语的意思。
再如,在一次国际食用菌培植培训班上,译者在解释食用菌培植中的预湿(pre-watering)
和发酵(fermentation) 过程中,将预湿和发酵的全过程用一目了然的示意图表现出来。结果不仅使整个讲座生动精彩,而且加深了与会者的印象,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另外,译者一碰到化学元素,就用与会者熟悉的符号加以表示,避免了生硬的字字对译。
再如,一位美国管理学专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大谈核心竞争力,该专家旁征博引,例证充分,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这其中也不乏译者做出的努力。譬如,他在谈及“真实竞争环境”时,译者根据自己的总结,使用PowerPoint画了一张草图,使与会者对产业竞争者( Indust ry Competitors) :潜在的市场进入者( PotentialEnt rant4 s) ^供货商( Suppliers) ^买主(Buyers)
^替代品(Substitutes) 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4 删“繁”就“简”
在保持原语主旨不变的前提下,删除部分冗余信息,使译语凝练、紧凑地再现原语风采。
众所周知,中国人和英美人无论在文化传统,还是在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上都有很大不同。汉民族习惯于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因此,
中国人在遣词造句时,大都讲求工整对称,讲求“音美”、“意美”、“形美”。英美人士则侧重抽象思维,强调客观,突出个性。后者的这一思维习惯反映到语言形式上就是重形合、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形成了句式严谨、表达缜密、注重逻辑、用词简洁的网络结构。由此还产生了“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 ”或所谓的“KISS”标准。( 即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stupid”指简明易懂,无须费神———引者注) 。
因此,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外化为语言时,常常以意合为连贯的手段,偶尔也难免会出现华丽词藻堆砌的现象。这类句子一旦译成英语之后,大多显得十分臃肿,令人无法卒读。
比如: 在谈到福建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时,一位领导人这么说:
“??福建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历史上英才辈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集闽学之大成的滔滔宏论,如黄钟大吕,际地极天,其讲学之地武夷山有‘道南理窟’之誉。悠久的历史,
发达的文化造就了叱咤风云,人共仰戴的英雄人物,李纲、蔡襄、李贽、郑成功、林则徐等硕儒名臣,如日中天,光耀千古。
福建对外通商早,旅外华侨多,是海外800多万闽籍华人魂牵梦萦的故里门庭。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天涯羁旅,一朝还乡,缠绕梦中的故乡阡陌,将蜿蜒于您的足下??”
诚然,在中国人听来,这是一段词章华美,
寓情于景,借景抒怀的好文章。但是,一旦逐字逐句将其译为英语,非但不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而且会给外国人留下“中国人总是喜欢夸大其词”的不良印象。为了避免不良影响,原译者是这么处理的:
“Fujian has been famed as‘The Land ofCivilization’which has given birth to a highlydeveloped culture and many men of letters withgreat fame in it s long history. To name a few ,
they are Zhu Xi , Cai Xiang , Li Zhi , ZhengChenggong ,Lin Zexu. . . Among them ,Zhu Xi isespecially worthy5 of mention as he is one of thefour most influential6 Chinese philosophers whomade a great cont ribution to this cause.
Fujian is the famous hometown haunted byabout 8 million overseas Chinese all over theworld. In their eyes ,the moon in the hometownis brighter and the folks there are dearer andcloser. ”
译语省略了原语中较为累赘和抒情的部分,更注重客观,且又不伤及原语主旨,因而译语也更为清晰可读。
5 化“虚”为“实”
在口译中,译者可以适当地将那些纯粹出于对称、行文,或修辞需要,而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措辞省去不译,力求结构更为精干地道。
众所周知,汉民族特别好用修饰语。且不论鸿篇巨制,单是常用语就令人“叹为观止”。
如“热烈欢呼”、“胜利召开”、“隆重开幕”等等。
适当地使用一些修饰语固然无可厚非,倘若用得过多,则非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让人觉得空洞无物。
E. Gowers 曾对英语滥用修饰语做过如下评价:“It has been wisely said that the adjectiveis the enemy of the noun. If we made a habit ofsaying‘the t rue7 fact s are these’,we shall comeunder suspicion when we profess8 to tell merely‘the fact’. If a‘crisis’is always‘acute’and an‘emergency’always‘grave’, what is left forthose words to do by themselves ?”(“修饰词乃名词大敌”,此话实在英明。倘若我们养成了“The t rue fact s are these”这样讲的习惯,那么,
当我们只说“the fact s”人们就会怀疑这一“事实”是否属实。同样,如“crisis”老是与“acute”
连用, “emergency”老是与“grave”连用,那这些词本身还有何用?) 既然冗余的修饰语仅仅是起了堆砌词藻的作用,非但与事无补,反倒可能破坏译语结构,那么,为了确保译语准确、流畅,我们不妨适当地加以省略,甚至加以改译。
如, “矗立在苏州新区的依莎中心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兴建。”
在本句中,“如火如荼”完全就是一种修饰语,在口译时,我们可以将其淡化,只译主要内容,不必拘泥于原语结构。
再如, “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的中国,气象万千,充满活力,不断进步,这些我们都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
We have acquired a keen sense of the diversity , dynamism and progress of China underyour polici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 sideworld.
译语使用了3 个名词代替了原句12 字的修饰语,使译语更简练。
此外,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说话时插科打诨是常有的事,然而翻译成英语就很难收到相同的效果。比如,有句话:“别人都说青岛是远看一朵花,近看豆腐渣,而在我看来??”
原语风趣幽默,但是在口译时,我们就很难保持其修辞手法与原语意象,因此我们将其译为:
“Many people say that Qingdao looks beautifulf rom afar but far f rom beautiful once you are init .But I believe. . . ”尽管口译者在语言结构上颇费了一番功夫,而原语的幽默仍然丧失殆尽,
但不管怎么说,译语还是基本上忠实传递了原语的主要意思。
点击收听单词发音
1 innovative | |
adj.革新的,新颖的,富有革新精神的 | |
参考例句: |
|
|
2 accredited | |
adj.可接受的;可信任的;公认的;质量合格的v.相信( accredit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委托;委任;把…归结于 | |
参考例句: |
|
|
3 mortar | |
n.灰浆,灰泥;迫击炮;v.把…用灰浆涂接合 | |
参考例句: |
|
|
4 rant | |
v.咆哮;怒吼;n.大话;粗野的话 | |
参考例句: |
|
|
5 worthy | |
adj.(of)值得的,配得上的;有价值的 | |
参考例句: |
|
|
6 influential | |
adj.有影响的,有权势的 | |
参考例句: |
|
|
7 rue | |
n.懊悔,芸香,后悔;v.后悔,悲伤,懊悔 | |
参考例句: |
|
|
8 profess | |
v.声称,冒称,以...为业,正式接受入教,表明信仰 | |
参考例句: |
|
|
9 situated | |
adj.坐落在...的,处于某种境地的 | |
参考例句: |
|
|